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2024-09-24 17:45:01教育帅气的蚂蚁
网上有很多关于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网上有很多关于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内容导航:

一、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

二、初三化学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详细归纳......

一、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

化学初三上册第一节重要知识点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知识指导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水、钢、空气、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节约和保护资源。钢铁的腐蚀、水源和大气的污染、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使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污染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与前沿科学密切相关。

第二节化学学什么?

知识指导

物理性质从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和硬度来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从产生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是同一种物质,即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不同但组成元素相同,大多数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如果只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将会浪费有限而宝贵的石油资源,因为煤炭和石油经过石化加工后,可以综合利用,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化工产品。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

知识指导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了氧气而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力降低。减少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也就是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漏气。如果装置泄漏,虽然装置内气体的压力降低,但有一部分气体从外部进入,不能使压力明显降低,所以水不能上升到气瓶。

燃烧勺中要放入过量的红磷,以使红磷在钟罩中燃烧并消耗尽可能多的氧气。你要等温度冷却到室温才能观察到,因为如果温度更高,气体虽然减少,但压力不能明显下降,所以不能上升到气瓶容积的1/5。

当红磷燃烧时,它会产生氧化磷的小固体颗粒,因此被描述为白烟。烟是指小的固体颗粒。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这个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一般是固定的。

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纯物质是相对的。混合物中的每一种成分都保持自己的特性。

根据氮的性质,它的用途很广,包括:

A.硝酸和化肥生产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护气体,如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体的氮气,灯泡内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内充氮气以防止腐蚀;

C.某些皮肤病的液氮内科治疗和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的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可以表现出超导性。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

A.保护气体,如焊接金属,用稀有气体隔绝空气,灯泡内充有稀有气体,使灯泡经久耐用。

B.电光源。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的光。灯管内充有氩气,通电后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氦气发红光。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可以用作冷却剂。

E.氙可以用作麻醉剂。

当一些有害成分进入大气的量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大气污染。利用压差使水进入并测量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差使封闭系统的活塞运动,根据活塞运动的体积来测量氧气的体积。

第二节活性氧

知识指导

学氧的时候要注意。

由于氧气的密度高于空气,所以在收集氧气时可以采用向上排气的方式;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排水收集。

水中的生命依赖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的。

将重点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的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知道做实验的注意事项,会写关于反应的文字表述。描述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个方面来描述:物质的本来颜色;描述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3)释放热量;描述产品。

夹木炭的坩埚钳要从上往下慢慢插入瓶中。如果很早就把它们插到气瓶底部,气瓶里的氧气就会被热气赶出去,木炭就不会很好地燃烧。

硫的量不能太多,以防空气污染,实验要在通风柜中进行。

一般光是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棒燃烧、木炭燃烧,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固体或液体在沸点时发生气体燃烧或蒸气燃烧而引起的现象,如硫磺、酒精、气体燃烧等。

氧化磷是一种固体,这种现象应该被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小的固体颗粒,雾是指小的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用火柴包裹。

为了防止产品爆开气瓶,在气瓶底部放一些沙子和少量冷水。将细线缠绕成螺旋状;在金属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在气瓶中预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蜡烛燃烧时,装有氧气的气瓶应是干燥的,可以观察到水雾。

慢氧化是指非常慢的氧化反应,也放出热量。如果释放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燃点,可引起自燃,即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转化为剧烈氧化。

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和航天。

燃烧主要用于氧乙炔火焰、焊接和切割、炼钢,以及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在工业上,氧是根据氧和氮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来的。

低温加压使空气变成液态空气,然后蒸发。因为液氮的沸点比液氧低,所以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氮气,剩下的主要是液氧。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能够按照操作步骤制备氧气。

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所以写在箭头上方。

学习catalyst时要注意: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变”包括两层意思:加速或减速。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但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

(3)催化剂是用于特定反应的。例如,当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充当催化剂。但是二氧化锰并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比如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时,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以用氧化铁和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催化剂不能提高产品质量。

催化剂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二变”。变化是指改变化学反应的能力

实验中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的喷嘴要插在液面以下;不要将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太久,露出一点胶塞即可;加药时,先加固体药,再加液体药。

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如密度是否大于空气,是否溶于水等。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这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当大气泡从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被完全收集。向上排风法:适用于密度大于空气,且在同等条件下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管口伸到靠近气瓶底部的地方,以便尽快排出气瓶内的空气。同时,气瓶的瓶口应盖上玻璃片,以稳定气流。这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是干燥的,但纯度较差,需要进行校验。

向下排气法:适用于密度小于空气,且在同等条件下不与空气中任何组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管口伸到靠近气瓶底部的地方,以便排出气瓶内的空气。这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是干燥的,但纯度较差,需要进行校验。

用高锰酸钾制氧应注意的问题:

(1)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防止药物中的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然后凝结成水滴流回试管底部爆裂。

导气管不要伸入试管太长,露出一点橡皮塞即可,方便气体导出。药物不能聚集在试管底部,要平放在试管底部,使其受热均匀。

铁夹应夹在试管口1/3左右。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药物部位。加热时先预热,即先在试管下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再对准药物部位加热。

用引流法收集氧气时,不宜在管口出现气泡时立即收集。因为一开始就有空气排出,所以气泡只有在均匀连续冒出的时候才能被收集。

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垫上软棉,以防高锰酸钾颗粒进入气道而堵塞。

实验开始前,别忘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结束时,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取下酒精灯,防止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爆裂。

装满氧气的气瓶应盖上玻璃,放在桌子上(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指导

在学习本课之前,您需要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准备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措施:改善燃料结构:少用化石燃料,多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和潮汐能。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禁止乱砍滥伐。

通过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知道它的密度,结合课本上的小实验和制作苏打等生活实例了解它的溶解度。

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是指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的燃烧,但可以支持一些高还原性物质(如活性镁)的燃烧。

在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而是因为生成的碳酸。这个地方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清澈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光合作用

在确定气体发生器时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因此,气体发生装置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固体和固体需要加热产生气体发生器。如果用高锰酸钾加热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种是:不需要加热固体和液体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比如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生产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和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使用以下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和带导管的双孔塞。

排气法采气还应注意三点:

第一,如果收集的气体有毒,应采用排水法而不是排气法,以防止空气污染。第二,导管必须延伸到气瓶底部,这样气瓶内的气体才能充分排出。

化学三年级第一册重要知识点21、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用于还原氧化铜的三种常用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和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丰富,热值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字体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有三种:质子、中子和电子。

5、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氧化物有三种,它们的化学式是(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层含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与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反应物和产物中分子或原子的粒子数比;(3)反应物与产物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常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能灭火的原因有三:不能燃烧,不能助燃,密度高于空气。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元素。

当今世界上三种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13、应该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

14、氢和碳具有三种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室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15、课本上三次浅蓝色:(1)液氧是浅蓝色;(2)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6、三种主要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

18、吸毒有“三不”:(1)不要用手碰毒品;(2)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3)不要尝药。

19、三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和烧勺)

20.在对质量守恒的解释中,`三个原子不变:类型不变,数量不增不减,质量不变。

21、与空气混合点燃三种可能爆炸的气体:H2、CO、CH4(实际上是任何可燃气体和粉末

22、原子中的三个方程: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学三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3【具有活泼性质的氧】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浅蓝色液体或凝固成浅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性强,是常见的氧化剂。

(1)它能助燃:

硫O2==SO2(空气中的淡蓝色火焰;氧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 3O2==2Al2O3

碳O2==CO2

3Fe 2O2==Fe3O4(剧烈燃烧,火花四溅,放出大量热量,产生黑色固体)

磷4P 5O2==2P2O5(白烟,白色固体P2O5)

[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高于空气。在压力下很容易变成固态的“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肥料,冷冻干冰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向水中引入CO2,生成碳酸CO2 H2O=H2CO3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变红;暖气又变紫了。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

向澄清石灰水中引入二氧化碳CO2 Ca (OH) 2=CaCO3 H2O

现象:形成白色沉淀(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o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正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每种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百分比的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可燃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容器内气体压力降低,进而由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决定空气中的含氧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然后将剩余体积分成五等份,用橡皮筋标记;

(3)点燃燃烧勺中的红磷,立即放入瓶中,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慢慢消失,瓶子恢复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和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变黄变白,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将进入气瓶,进水的体积约为气瓶中原有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没有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的性质。

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煤烟。

2.危险:

对人体健康的严重损害;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3.预防措施: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改善环境条件;

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每日空气质量:每日空气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等级、空气质量状况等。

[氧气的制备]

一、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也称触媒)。

(2)特点:“一变两不变”

改变: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慢)

无变化: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3)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水和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备氧气

(1)反应原理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是基本反应类型。

(2)含义:一种物质与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3)特点:“一

1、实验用品:铁架、水槽、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胶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检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载:装载药品。

(3)固定:固定试管。

(4)点:点亮酒精灯。

(5)接收:收集氧气(采用引流法)

(6)分离:将导尿管从水箱中抽出。

(7)熄灭:熄灭酒精灯。

3、注释

(1)务必检查设备的气密性。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并使试管破裂]

(3)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试管内导管刚好露出胶塞。[便于气体排放]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管口刚产生的气泡不能立即收集。【此时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和导管排出的空气。如果是,收集的气体(氧气)是不纯的]

(6)加热高锰酸钾产生氧气时,在试管口拿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水箱中的水变红】

(7)实验结束后,先将导尿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撑破试管】

六、氧气工业的制造方法

实验室产生氧气是化学变化,工业产生氧气是物理变化,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廉价易得的制氧原料。

第一种方法(液态空气分离法):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气态空气变成液态。由于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在-196时,液氮蒸发,剩下液氧。我们通常把氧气储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方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空气通过具有富氧功能的膜,可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二、初三化学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详细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第1-3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放热、发光、变色、释气和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3354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氧化、还原、金属流动性、活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黑,喷嘴处出现水滴,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中国的一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发明得很早,对世界文明有很大贡献。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当红磷(木炭、硫磺、铁丝等不能代替。)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如果实测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未全部耗氧;设备漏气;打开弹簧夹,不要冷却到室温。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空气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舍勒和普里斯特利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造了氧气。

3、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氮气、21%的氧气(氮气与氧气的比例约为41)、0.94%的稀有气体(混合物)、0.03%的二氧化碳和0.03%的其他气体及杂质。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大多数气体污染物是SO2、CO和NO2,它们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废气

字体水广泛分布在地球上。河流、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水分约占人体质量的2/3。但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地表淡水量不足总水量的1%,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污染来源于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道。

3、防止和消除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应采取的措施:加强水质监测;工业“三废”排放前应进行处理;在农业中合理(而非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4、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裂。

在电解水中,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实验中经常加入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这是直流电。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