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新一轮高考改革(2017新高考改革省市)

2024-05-29 22:18:02教育帅气的蚂蚁
2014年9月,以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中国开始了自1977年高考统一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高考改

新一轮高考改革(2017新高考改革省市)

2014年9月,以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中国开始了自1977年高考统一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高考改革。新高考会给众多考生和家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新变化?初中和高中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用教育微——观看《中国教育报》文章

高考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七周年

高考改革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未来命运,肩负着全社会的殷切期望。

2014年9月,以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中国开始了自1977年高考统一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高考改革。当时,2017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参与第四次试点;2018年第三次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个省市。

7年来,高考综合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的预期下,从东部向中西部稳步推进。截至今年9月,新高考方案已在14个省市成功实施,试点招生制度改革引发了一系列教育变革。

新高考会给众多考生和家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新变化?初中和高中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学生的新变化:追求全面、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时隔7年,当被问及新高考最大的变化时,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届毕业生、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1届直属博士生翁锡波毫不犹豫地说:“选!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选什么!”

打破理科考试“物理生”、文科考试“历史地理”的传统限制,浙江参加新高考的考生在7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了3门(上海是“6中3”)。据统计,浙江、上海地区70%以上的考生选择了新的学科组合,个人兴趣和潜在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从小就很喜欢地理,以李四光这样的地质学家为目标。而传统理科不考地理,文科不掌握物理、化学等地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的王宁是新高考的受益者。高中物化的个性化组合,为他现在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在浙大的本科招生中无处不在,学生选择权的增加带来了多重积极变化。一是学生发展更加全面,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的碰撞融合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成长路径更多,选课组合更强调个人兴趣,志愿服务也从以学校为主向以专业为主转变。第三,未来意向更加明确。同时,学生的专业范围基本确定,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他还向记者透露,浙大2017届本科生中,浙江和上海的学生成绩和优秀率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比改革前有所提高。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师大教授钟秉林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他和他的团队

“这是充分考虑原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和各省改革阶段特点的结果。”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12”计划有12个组合,高考对教师、教室等软硬件资源的要求明显下降,中西部地区和考生省份推进改革的难度也有所下降。

教育部考试中心常务副书记于涵表示,“312”方案在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上与之前的“33”方案完全一致,同时强调了物理学史两门课程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在选择维度上,既要保证个人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考虑地方对高校人才选拔培养的刚性限制,体现国家的整体需求和长远利益。

“人文社科人才固然重要,但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更多的理工科人才。自然科学中物理学的基础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忌为了分数最大化而功利化选课,切忌刻意选择难考科目。很多顶尖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如果不选物理和化学,是没有机会申请的。金融工程、教育技术等社会科学专家也需要很强的数学基础。新高考分数的价值往往取决于选修课的结构。先确定方向,再据此做出成绩,这是正确的。

高校的新要求:创新教育模式与终身教育

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看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时,忍不住说:“一定要改!”他回忆说,他绷紧了心。

“7中3”有35种组合,“6中3”有20种组合,最少“3 1 2”方案有12种组合。学生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校应该如何安排老师和教室?这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为适应新课改,高中选修课、分层教学新常态应运而生,改变了原有的行政班“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

上海各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了大跑班、中跑班、小跑班三种不同的编班模式。海南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预测学校资源需求,实现选课组合的开放,帮助学校解决分级教学过程中的分级教学和教学管理问题。许多省份还采取了重新聘用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从富余学科抽调教师等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新建和扩建了部分高校,改善办学条件。

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升入高中所选择的专业,乃至未来要巩固的职业密切相关,凸显了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和学科、专业认知的重要性。

武汉市第二十中学投入400万元进行软硬件建设,实现高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覆盖。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开始实施“终身蔻驰”种子培训计划,加强终身教育师资力量解决问题。湖北省自2018年启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培训项目以来,已培训教师1632人。山东省青岛市要求全市中小学全部开设终身教育课程,高中生德1学分

对此,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表示,覆盖92个专业的高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充分发挥咨询指导作用,组织权威专家录制专业科普文章,撰写相关解读文章,打造各学科知识结构和就业。

王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帮助学生将终身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机有机统一起来,也有利于找到各学科真正感兴趣并想扎根研究的“后浪潮”,促进高中和高中的共同培养。

除了选拔,受访者和家长还特别关注“两基一参考”的“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据介绍,14个改革省份将开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逐步改变评价学生高考成绩的方式和方向。

钟秉林说,综合素质(要用好评价档案,首先要“可靠”,没有水分和谎言。其次,“比较”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反映每一个活着的学生的发展,第三是“利用”。高校要探索合理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情景和方法。比如有的高校在0755到79000招生时,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高校的新挑战:注重专业特色和内涵建设

很多专家表示,这一轮高考改革之所以被称为综合改革,不仅仅是因为考试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更是因为教育-考试-考试-招生链条的整体设计倒逼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得高中教育的教学改革。

陈志文说,以前高水平大学的最低分数线往往可以根据学校的志愿来控制,很多时候本科大学并不担心生源。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很多高校“摊大饼式”布局学科的专业设置越来越雷同,也出现了“一边一千校”的窘境。新高考招生采用“大学专业群”或“大学专业”的模式,理论上给一个专业打分,为学科特色较强的普通高校提供了赶超的机会,也为高水平大学的薄弱学科形成“双一流”建设和新高考改革的包围圈敲响了警钟,引导高校突出自身特色,重视内涵建设,有所作为。

“在专业志愿填报的方式下,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建设水平和选材要求体现在(招生)上。高校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选拔方式和培养方案。”。朱佐说,高中要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全面一体化(在招生设计上要求学生选择相同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培养计划,积极规划布局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专业、交叉性专业和前瞻性专业,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招生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的关键因素。

记者注意到,此前一直有“物理感冒”和“化学弃考”的呼声,部分考生和家长对选修科目犹豫不决。

王指出,新高考的一端是初中,另一端是高中。初中要积极开展终身教育,引导考生和家长合理选课。更重要的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