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文化成绩好的艺考生(文化课成绩门槛将提高!艺考有这些重大改革)

2024-02-07 10:36:01教育帅气的蚂蚁
艺考不再轻松!文化课比重提高,逐步实现省统考全覆盖。近日,2022年我省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结束。作为艺考大省,山东省艺考人数全面增长,

文化成绩好的艺考生(文化课成绩门槛将提高!艺考有这些重大改革)

艺考不再轻松!

文化课比重提高,逐步实现省统考全覆盖。

近日,2022年我省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结束。作为艺考大省,山东省艺考人数全面增长,全省57891人,青岛6582人,位居全省第二。书法省统考报名人数6295人,比去年增加1000人,青岛市考生人数位居全省第三;省统考文学编导考生11353人,比2021年几乎翻了一番,青岛报名人数居全省第一。在此期间,不少高校也发布了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记者注意到,不少艺术专业院校在文化课上有所建树,甚至减少了计划招生。艺考改革下,青岛的艺考考生将何去何从?采访记者、艺考生及相关老师。

去年12月,“九大美院”之一的Xi美术学院宣布取消2022年校考,南京美术学院宣布取消全国美术校考。越来越多的高校出台了“招生简章”,校考范围大幅缩小,让艺术生切实感受到了变化。往年1月至4月,是全国艺考考生的“赶考季”。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大部分艺考考生不再苦练专业,而是像普通文化生一样复习文化课。2021年,教育部发布进一步深化高校艺考改革的指导意见,艺考迎来重大变革。如何看待青岛的艺术类考生?如何准备接下来的学校考试和文化课?教育专家给出了建议。

放弃学校考试,专心复习文化课。

“省统考结束后,我们画室只剩下一半的学生,因为有些同学不准备参加后面的校考,都去冲刺文化课了。”青岛某艺术培训机构一位姓张的资深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在教育部艺考新政策中,文化课的比重越来越重,一些艺考成绩不算太差,但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的考生,都选择重点复习文化课,因为申请这样的排名,承认统考成绩的机构录取几率很大。”

高三的艺考生范晓有一个典型的学习时间表:早上8: 30到下午5: 30,英语和政治课轮番上,晚上刷题。“集中一个月上两门课,然后接下来几个月集中准备剩下的科目。”范晓非常赞成艺考新政策。他认为,加强省统考可以减轻考生的经济和精力负担,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素养,不至于顾此失彼。

参加统考不再是一条“艺术”之路。

曾经自己参加艺考的青年十九中音乐老师陈涛,见证了艺术考生从只考校考,省统考和校考并重,再到以省统考为主的改革过程。“现在认可艺考成绩的学校比例大幅上升,统考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校考。”这个变化是从2018年底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开始的。2019年之前,艺术生的艺考季通常是这样度过的:从高二暑假开始,进入各种艺术培训学校。培训五个月,12月参加省艺考;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考生们将抱着多考一次就多一次机会的想法参加学校的考试,穿梭于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之间。不

陈涛介绍说

艺考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社会理性看待“艺考热”。2020年全国艺考报名人数达117万,创历史新高。010年到2002年的31034年,只有3.2万人。200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510万人,占艺考报名人数的0.6%。2020年占比达到10.92%。从专业招生来看,2020年艺术类专业本科和专业招生人数仅次于工科和管理类,位列第三。同样,近两年来,在新增新闻的行业特色大学中,电影、艺术、音乐类大学层出不穷。

“艺考热”热潮的背后,必然有“走捷径”和“炒考”的动机。“确保高考公平公正”被视为艺考改革的核心目的。青岛大学讲师、设计艺术学博士刘洋指出,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的重大调整是:提高文化成绩,降低专业考试成绩占比,扭转重专业轻文化的人才培养倾向,消解部分家长认为艺考是进名校跳板的功利思想。当然,对于在相关专业领域有特长的艺术人才,艺考改革也提出探索建立非正常录取机制。

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给艺考降温,并不是要堵住艺术生的学习之路。艺考改革的目的是改变部分学生通过艺考走捷径的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真正喜欢艺术的考生来说是一个福音,众所周知,拥有强大的文化素养可以让艺术人才走得更远。”比如刘洋,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把艺术专业初试定为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导向:让考生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况且艺考热和美术热是不一样的。艺术类考生的社会需求、培养质量、就业状况如何?在陈涛看来,艺术生从师范、表演、体育等专业毕业后,大多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乐观。但是,只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去年教育部下发通知强调,严格控制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去年9月,艺考改革进一步要求,高校的定位和布局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综合考虑办学条件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要减少或停止招生。

/展开/

面对校考该如何选择

到目前为止,2022年的艺考怎么样?山东高考新闻发布会政策解读及升学规划专家楼磊表示,从目前考生情况来看,报考没有明显的年龄现象,考生数量相对稳定。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保持稳定,今年录取率也将保持稳定。但是因为提高改变了对文化课的要求,专业课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虽然录取人数没变,但是录取人数肯定会变。“一批专业好但文化课薄弱的考生会吃亏。”楼磊说,2022年艺术统考包括美术、文艺编导、书法、舞蹈、音乐、播音与主持六大类,联考包括影视剧表演、服装表演、航空服务艺术三大类,单独考试的专业越来越少,考生压力越来越大。文学编导、播音与主持、摄影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班一段,与普通考生相同;ar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

楼磊建议,接下来,面对校考的集中组织期,对于那些统考成绩不算太差,但文化课成绩没那么好的考生,建议直接复习文化课;如果统考成绩排名靠后,比如考场表现不好,这类考生就会参加校考,不管文化课好坏,因为统考成绩不好。承认统考成绩的高校希望不大;统考成绩很好,文化课也不错。这样的考生也建议考校,因为这样的考生有机会也有希望冲刺到著名的专业院校。(管亥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杨剑)

专业第一就不及格。

艺术类考生肩负着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双重压力。

教育无小事,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大事。面对艺考的话题,很多同学表示,“美术课和文化课是时间和成本的沉淀。”“不是所有的艺考都是捷径。如果想通过艺考,文化艺术分很重要。”有家长表示,“专业和文化的压力,像一把无形的利剑,悬在艺术生和家长的头上。从小学到高中,时间投入了,钱投入了,因为孩子喜欢别无选择。”艺考生,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为什么选择艺考,他们为此付出了什么?真正体验和感受艺考是不是一条“捷径”?

压力和梦

停业200多天。

徐嘉依,青岛市第十九中学

从去年5月开始,十九中初三学生徐嘉依走出校园,在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了8个多月。从第一次每半个月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回家,到最后两个月,徐嘉依感到疲惫和孤独。但她既然因为热爱而选择了音乐这条路,就必须坚定的走下去。

2022年元旦前,徐嘉依参加了山东省美术统考,随后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第一轮网上初审。1月11日,她参加了中传的第二次线上初试。两部手机监听并传输了她的声音和音乐。之后的三门考试很可能是现场考试。

徐嘉依的艺考科目是声乐和古筝。在一个封闭的培训机构里,她和来自潍坊、临沂等地的20多名音乐艺术考生每天练习5-6个小时,最多的时候八九个小时,每一个半小时休息8-10分钟。每天晚上10点的自习结束后,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回宿舍。他们用手机的时间很短,然后睡觉前被老师收起来。“音乐不是简单快速的技能。除非是很有天赋的学生,大部分还是需要努力练习。”徐嘉依说,有很多像她一样从小学就唱歌和演奏器乐的学生,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中途成了和尚。起初,他们认为艺考是一条“捷径”。后来经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他们逐渐改变了观念。

“哪怕是捷径,也要努力,努力走捷径。”徐佳璇告诉记者,在之前的省统考中,她考了乐理知识、听力、视唱练耳、声乐、器乐五个专业内容。她最擅长的是乐理答题,背每一个知识,器乐最考。“接下来的校考,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基本都是2-4。大家这几年的整体水平。徐嘉依的梦想是八大音乐学院之一的Xi安音乐学院。它可能在三月份开始学校考试。徐嘉依算了一下,即使他能通过高考,他的高考成绩也要达到450分以上,他的胜算和选择的几率也会更大。

“专业要求更高的学校,对文化课的要求当然也会更高。”省考结束后,徐嘉依松了一口气,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的复习上。晚上练完琴,他回宿舍看书答题。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被家里的孤独包围,被压力压垮,但是她坚强了

近日,稻城高中的学生迎来了期末考试,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轻松的寒假。然而,青岛十六中高二学生贾伟(化名)却并不轻松。艺考和文化课的精神压力,北京培训的经济压力,都是她心里的大石头。按照原计划,期末考试结束后,她将在母亲的陪同下去北京集训两周。她的目标是在北京体育大学主修舞蹈。

据了解,考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校考。省统考覆盖的所有专业必须先参加相应的省统考并取得合格成绩,否则校考成绩无效;省统考未涉及的专业,考生可直接参加考试。贾伟从小学习拉丁舞,中考以特长生的身份顺利考上高中。从高一出来,他决定参加艺考。但是她的目标学校和专业不需要省统考,可以直接报考。了解学校的招生政策、考试要求、舞蹈风格,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学校所在的城市,接受专业机构的培训。因此,贾伟的母亲打算休假,她将在寒假开始时陪女儿去北方。“一朝生,十年熟,我们去看看哪里租房子。高二暑假我应该再去一次。”贾伟告诉记者。

贾伟的舞蹈专业考试包括拉丁舞和现代舞。专业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各50分。第一次测试芭蕾的形体、比例、形象、基本功,第二次测试两个高难度的舞蹈。“听起来很简单,但要想在才华横溢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得有很强的自律性,不能每顿饭都开。”贾伟笑了。高一高二她觉得特别累。她白天在学校学习文化,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会抽时间练习舞蹈。往往她睡着的时候已经12点了。“有时候晚上会累得动不了,但是老师说要每天练,哪怕只练半个小时,也要保持感觉。”电话高一的贾伟,每周五晚、周六日都会在少年宫上课,整个寒暑假都在高一度过。从小练基本功,她已经适应了这种训练节奏,习惯了保持体重,记得每顿吃什么,吃多少。“跳舞需要‘三长一小’。之前很多同学都想学,但是因为头和大腿等身材比例太短,一直没有机会。既然我有这样的基本条件,而且真的热爱,我就应该好学。”贾伟说。

虽然才高二,但贾伟对自己未来的高考很清楚:“如果只学文化,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但如果学专业,可能会有所改变。”她从很多学长那里见证了她只能上三类本科。以她的专业可以考上名校,比如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首体等等。“说实话,艺考肯定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新闻扩展/

专业第一和最后的失败。

1月12日,今年第一道考题一出,中国美术学院近5万考生泪流满面。“去年的考试是画人头,今年的题目是胸围。没画过的人不知道区别,因为胸围里有手!”海山大四美术考生惠惠(化名)苦笑着说。再加上网上考试,考生通过手机屏幕看考题里的照片,人物的脸只有指甲盖大小。“困难是事实,但不是理由。毕竟像中国美院这样的名校肯定是不可能临时抱佛脚的。”孙信然,青岛市第六十八中学优秀毕业生,现为山东大学高二学生,2020级美术考生,高考成绩600多分。在封闭的美术训练中,面对压力,她仍然坚持不懈

这几年艺考的变化越来越不像过去人们想的那样,是高考的捷径。前不久有个高三学生在网上问“我文化课考了300多分,想学编导和播音主持。有哪些大学推荐?”没想到,这个问题引来了艺考生的批评:“请看上西2018表演系新代表:人大附中一位学霸。”“我建议你小心点。好点的学校要500分。”据机构统计,艺术生高考失利的原因,20%是因为专业不好,80%是因为文化课不及格。

蒋友梅当专业舞蹈老师已经十年了。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她教的一个孩子曾经在学校考试中得了第一名,但最终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与梦想失之交臂。有的同学拿到了两三本专业院校的“及格卡”,最终却因为高考成绩、志愿等各种原因“落选”。“还有一部分同学心存侥幸,想在考试前上速成班。他们刚刚开始准备。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在决定艺考的时候,都经过深思熟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他是去当老师,还是去文化馆艺术团当演员,还是继续考研,还是去当职业舞蹈演员,去比赛为国争光?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提前准备。”蒋友梅认为,“任何专业基本功和文化课都不能少,谁也离不开谁。”(管亥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杨剑)

努力成为我的标签。

记得头疼,把乐器练到软,唱到哑。

去年12月24日,17岁的马上完了音乐学院的最后一节课。两天后,他走进了山东省的考场。作为无数艺考生中的一员,在这条通往梦想的路上,他哭过,笑过,失落过,甚至想过放弃。他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希望用音乐敲开自己理想的大门。去年12月24日,记者跟随他一天的艺考集训生活,感受艺考生的酸甜苦辣。

一首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附音乐。

早上6点,马关掉闹钟,揉揉惺忪的眼睛,从床上坐起来。为了以最好的成绩应付统考和校考,在近半年的集训期间,他每天早起热身,开嗓,复习前一阶段的知识点,准备新一天的课程。按照计划,他准备参加一个以萨克斯为主项,声乐为辅项的艺考。他每天刻苦练习,从来不敢懈怠。

上课的路上,马用萨克斯碰了碰乐器盒,陷入了回忆。他三年级开始学萨克斯。那时候,著名的萨克斯手肯尼基每天放学后都会演奏《回家》首曲子,总是给他带来一种奇怪的心情。那些随着夕阳跳动的音符,让他感受到了音乐的神奇力量。于是在三年级的时候,他向家里提出想学萨克斯。他的父母支持他,给他找了一个合适的老师。马走上了音乐之路。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他都会练习一个小时的萨克斯,每次练习都一丝不苟。

中考后,马进入青岛十六中。萨克斯管在他的高中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长了舞台经验,收获了很大的价值感。这让他更加热衷于练习萨克斯。

同学们的误解让他很沮丧。

9点整,马准时来到音乐学院,在导师牛的指导下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和练习。休息了一会儿,穿过其他教室,听到老师劝同学“多吃零食,少玩游戏”,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叛逆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艺考生似乎成了一种标签,好像只有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志向的学生才会走上这条路。”马承认,这个误会压抑了他很久。有一次,他在学校打水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些同学把艺术生称为“学艺术的人”,进行了很多恶意的猜测和评论。这些话伤害了马齐静。我无法解释我对音乐的热爱,也无法向你证明日复一日练习的辛苦。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情绪。再加上因为练萨克斯,剩下的时间被占用太多,马开始“叛逆”。那段时间,马迷上了一个射击游戏,近两个月没碰萨克斯。“当时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终于,一位老师的话让我醒悟了。我的老师告诉我,'勇敢的去追求我的梦想,现在是时候了,当你在一个好学校的时候,好好学习,不要想别的。”知道他的梦想远未完成。他怎么能让别人的态度影响他呢?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他加倍练习,恢复了。

马曾在日记中写道:“总会有许多人说不好好学习就不会学艺术。他们还会说‘真羡慕你这么轻松,学习成绩这么低’之类的话。在很多人看来,艺考是上大学的捷径。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我们的执念,我们每天录头疼,练到手软,唱到声嘶力竭……”

音乐带来开阔的视野。

下午两点,马开始了声乐训练。“唱歌的肢体语言应该来源于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故作姿态,手舞足蹈,随意摇晃。在舞台上,每一个手势都讲究形体美……”牛老师对歌曲表演进行指导,马认真倾听。萨克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什么?马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因为萨克斯有很多指法,有时候在处理音乐的时候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此时此刻,不一定是更好的指法,你需要用战略思维。”这有助于他养成体贴、乐观、开朗的性格。

“记住,不要选旋律线太平淡的歌。有些歌曲的旋律从头到尾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游走。虽然完全唱出来很容易,但是这样的歌不适合考试。考试中的歌曲,最好是让人听到整首歌和音色的统一……”统考快到了,老师们开始按照考试的要求指导学生。牛老师也在用心帮马选歌。

马打算在统考面试中演奏意大利名曲《回家》。在和老师讨论了可行性之后,他开始强化练习。马齐静说,他非常感谢音乐给了他一个踏板。有了这个踏板,他就能打开艺术世界的大门,对未来充满希望。

想当老师,把梦想传递下去

晚上10点,回家的路上,马齐静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摇摇晃晃,耳机里还放着他要练习的曲子。“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考上中国海洋大学。”谈到梦想,马害羞地告诉记者,他也曾向老师和家长透露过自己的目标。在他的计划里,他想上上海大学,然后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音乐老师,为孩子的梦想插上小翅膀。

偶尔和闺蜜打完篮球回家的路上,他曾经讲过他的梦。“你不觉得作为老师,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孩子,很有成就感,很爽吗?”一个朋友把球扔给他说:“那就练,疯狂的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们的青春是无限的!"

这几天马经常单循环陈奕迅《诺言》,“去吧,配吧,这破斗篷;战斗,战斗,带着最卑微的梦想;谁说面对黑暗中的抽泣和咆哮,站在光明中就是英雄?”马齐静很喜欢这些歌词,觉得很符合艺考生见义勇为的心态。“但是谁能说得准呢?”马在日记中写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不会后悔选择了艺考。那些布满血丝的眼睛,那些酸痛的脸颊,那些夜行,那些哭泣和练习的时刻,都是宝贝。谁能确定他们会遭受什么样的惊喜?艺考生加油!”

/对话/

记者:你有什么想对在艺考路上苦苦挣扎的同学说的话?

马: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往往愿意做那个愿意冒险的人。人生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个目标,并下定决心去实现它。既然选择了艺考,应该会很辛苦。上学没有更好的路,但每条路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偏见往往来源于人们的误解,但我想说,每一个敬业的艺考生,并不比其他孩子差!我们艺考生不是你们说的游手好闲的孩子。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努力的结果将证明一切!我们是青春路上的追梦人!我喜欢斯莱特林学院《孤勇者》的校训:我们来自泥潭,我们充满野心,我们渴望权力,我们坚强冷静,我们优雅自持,我们从不后悔。这场流行病无疑给我们的候选人增加了另一个障碍。与之前的考生相比,我们的专业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人生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在路上!愿你要求的一切都是你想要的,愿你希望的一切都是你期待的。天道酬勤,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百倍的回报。不管答案是什么,只要你努力过,奋斗过,就不会后悔。

记者:在备考的路上,有没有你最感激的人?

m:首先,我的父母肯定是最感激的。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们尊重我的意见,每次都认真倾听我的心声。艺考路上的很多压力,都是我爸妈用他们的爱解决的。而且他们一直都很包容我。回头看这一路,很多幼稚任性的行为我都不忍直视,但父母已经原谅了我,慢慢把我往好的方向引导。我真的很感激他们。其次,非常感谢仪征音乐的老师们。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一路走来经历的一切,有效地引导我,支持我实现梦想。他们辛苦了!最后,我也要感谢自己一路没有放弃,坚持下来,一步一步靠近那个梦想。

记者:考完试,你有什么想实现的愿望吗?

马:我真的很想好好旅行,去更远的地方,比如西藏或者内蒙古,去感受风,去感受大千世界自由的味道。(管亥新闻/青岛早报记者王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