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数码 >内容

数码

光学显微镜基本组成部分,光学显微镜基本知识

2023-12-10 22:24:12数码帅气的蚂蚁
对于光学显微镜基本组成部分,光学显微镜基本知识,很多网友还不是很明白,今天艾巴小编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将其分享出来。一、光学显微

光学显微镜基本组成部分,光学显微镜基本知识

对于光学显微镜基本组成部分,光学显微镜基本知识,很多网友还不是很明白,今天艾巴小编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将其分享出来。

一、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将其放大成像。后来我们逐渐明白了球面玻璃表面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到1590 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商已经制造出了类似于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0年左右,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时改变了物镜与目镜的距离,提出了显微镜合理的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665 年左右,胡克添加了粗调和精细调焦机构、照明系统以及用于将样本运送到显微镜的工作台。这些组件不断得到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 年至1677 年间,列文虎克制造了单部件放大镜型高倍显微镜,其中九台留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在动植物微观结构的研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没物镜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显微镜观察精细结构的能力。 Amici于1827年第一个使用液浸物镜。1870年代,德国人Abbe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经典理论基础。这些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19世纪下半叶包括科赫、巴斯德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显微镜本身结构不断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镜; 1893年干涉显微镜出现; 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尼克发明了相差显微镜。技术,他因此获得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经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利用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图像。后来显微镜里加装了照相装置,用感光胶片作为接收器,可以记录和存储。现代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像管、电荷耦合器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与微电子计算机耦合,构成完整的图像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显微镜制造商包括:奥林巴斯、蔡司、徕卡、尼康。国内主要厂家有:江南、麦奥迪等。二、 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1)折射和折射率光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沿直线传播。当穿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会发生折射。这种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不垂直于透明物体表面的光线从空气入射到透明物体(如玻璃)上时,光线在其界面处改变方向,与法线形成折射角。 (2) 镜头的性能镜头是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聚光镜等部件由单个或多个透镜组成。根据其形状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类。当平行于光轴的光束通过凸透镜并交于一点时,该点称为“焦点”,穿过交点并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焦点” “焦平面”。有两个焦点。物空间中的焦点称为“物空间焦点”,那里的焦平面称为“物空间焦平面”;相反,图像空间中的焦点称为“图像空间焦点”。处的焦平面称为“像方焦平面”。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形成正立的虚像,而凸透镜则形成正立的实像。

屏幕上可以出现实像,但不能出现虚像。 (三)凸透镜的五种成像规律1、当物体位于透镜物侧两倍焦距以外时,在像侧两倍焦距以内、焦点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像; 2、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时当物体位于镜头两倍焦距以内时,在像侧焦距两倍处会形成一个相同大小的倒立实像; 3、当物体在镜头物侧2倍焦距以内但在焦点之外时,超出像侧2倍焦距会形成放大图像。倒立的实像; 4、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焦点时,像侧无法成像; 5、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焦点内时,像侧不成像,而在镜头物侧比物体远的同侧形成放大的正立虚像。 三、 光学显微镜成像(几何成像)原理。只有当物体对人眼的张角不小于一定值时,肉眼才能辨别其细节。这个量称为视觉分辨率。在最佳条件下,即物体照度为50~70lx且对比度较大时,可以达到1'。为了便于观察,一般将这个值增加到2',并将其作为平均目镜分辨率。物体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长度以及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有公式y=L,距离L不能取得很小,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当眼睛工作接近调节能力的极限范围时,视力会极度疲劳。对于标准(面部视图),最佳观看距离为250mm(清晰视觉距离)。这意味着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视觉分辨率=2'的眼睛可以清晰地区分0.15mm大小物体的细节。当观察视角小于1'的物体时,必须使用放大仪器。放大镜和显微镜用于观察距离观察者较近且应放大的物体。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由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具有曲面的光学透镜,可以对物体进行放大成像。光路 1所示。位于物侧焦点F内的物体AB的尺寸为y,被放大为尺寸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0/f',其中250——清晰视距,单位为mmf'——放大镜的焦距,单位为mm。放大倍数是指用放大镜在250mm距离内观察物体图像的视角。物体的视角与不用放大镜看到的视角之比。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将附近的细小物体变成放大的图像,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可以比放大镜有更高的放大倍数。图2是显微镜对物体成像的示意图。为了方便起见,图中将物镜L1和目镜L2示出为单个透镜。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其距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焦距,但小于物镜焦距的两倍。因此,它经过物镜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A'B'。 A'B'位于目镜的物焦点F2处,或者非常靠近F2。然后通过目镜放大成虚像A''B''供眼睛观察。虚像A''B'' 的位置取决于F2 和A'B' 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无穷远(当A'B' 位于F2 上时),也可以是观察者的视距(当A' B' 位于图中焦点F2 的右侧)。目镜的功能类似于放大镜。唯一的区别是,眼睛通过目镜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经过物镜放大一次的图像。 (3)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显微镜检查时,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清晰、明亮的理想图像,这就要求显微镜的各种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要求必须按照显微镜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是用来协调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的性能,获得满意的显微检查结果。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倍数、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这些参数并不总是越高越好。它们是相互关联和限制的。使用时应根据显微目的和实际情况协调参数之间的关系,但应保证分辨率。

1. 数值孔径数值孔径缩写为N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性能(尤其是物镜)性能的重要标志。数值分别标注在物镜和聚光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与孔径角(u)一半的正弦值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NA=nsinu/2 孔径角,又称“透镜角度”,是物镜光轴上的物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成的角。物镜。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线就越多。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距焦点的距离成反比。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如果想增大NA值,则不能增大孔径角。唯一的办法是增加介质的折射率n值。基于这一原理,生产出了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由于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因此NA值可以大于1。数值孔径的最大值为1.4,达到理论和技术极限。目前多采用高折射率的溴萘作为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因此NA值可以大于1.4。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物镜的数值孔径,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密切相关。它决定并影响几乎所有其他技术参数。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倍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随着NA值增大,视场宽度和工作距离也会相应减小。 2、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也称为“辨别率”。计算公式为=/NA,其中为最小分辨距离; 是光的波长; NA 是物镜的数值孔径。可见,物镜的分辨率由两个因素决定:物镜的NA值和照明光源的波长。 NA值越大,照明光的波长越短,值越小,分辨率越高。为提高分辨率,即减小值,可采取以下措施(1)减小波长值,采用短波长光源。 (2)增大中n值以增大NA值(NA=nsinu/2)。 (3)增大孔径角u值,以增大NA值。 (4)增加明暗对比度。 3、放大倍数和有效放大倍数。由于物镜和目镜有两个放大倍数,因此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 应为物镜放大倍数 和目镜放大倍数1 的乘积: =1 显然,与放大镜相比,显微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倍数,并且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轻松改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也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参数,但不能盲目地认为放大倍数越高越好。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极限是有效放大倍数。分辨率和放大倍数是两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相关公式为:500NA1000NA。当所选物镜的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无法分辨物体的精细结构。此时,即使放大倍数过大,也只能得到较大的轮廓。细节不清晰的图像称为无效放大。反之,如果分辨率满足要求,但放大倍数不足,那么虽然显微镜有分辨能力,但图像仍然太小,人眼无法清晰看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数值孔径应与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合理匹配。 4、焦深焦深是焦深的缩写,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在物体上时,不仅能看清该点平面上的所有点,而且能看清物体内的所有点。这个平面上方和下方一定的厚度,如果看得清楚,这个清晰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

如果焦深较大,则可以看到被检查物体的整个层,而如果焦深较小,则只能看到被检查物体的薄层。焦深与其他技术参数有如下关系: (1)焦深和总放大倍率放大倍率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反比。 (2)焦深大,分辨率降低。由于低倍物镜的景深较大,因此使用低倍物镜拍照时会造成困难。详细信息将在显微摄影中介绍。

5、视场直径(FieldOfView) 观察显微镜时,看到的明亮的圆形范围称为视场,其大小由目镜中的视场光阑决定。视场直径,也称为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所能容纳的被检查物体的实际范围。视场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有公式F=FN/,其中F:视场直径,FN:视场数(FieldNumber,缩写为FN,标在目镜镜筒外侧),:物镜放大倍数。从公式可以看出: (1) 视场直径与视场数成正比。 (2)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视场直径减小。因此,如果使用低倍率物镜可以看到整个被检查物体,那么如果换成高倍率物镜,则只能看到被检查物体的一小部分。 6覆盖率差异显微镜的光学系统还包括盖玻片。由于盖板玻璃厚度不标准,导致光从盖板玻璃折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发生变化,产生相位差,这就是覆盖率差。覆盖不良的发生会影响显微镜的音质。国际法规规定盖板玻璃的标准厚度为0.17mm,允许范围为0.16-0.18mm。在物镜的制造中已考虑到该厚度范围的差异。物镜外壳上的标记0.17表示物镜所需的盖玻片的厚度。 7、工作距离WD 工作距离也称为物距,是指物镜前透镜表面与被检查物体之间的距离。显微镜检查时,被检物体应在物镜焦距的一倍到两倍之间。因此,它和焦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焦,实际上就是调整工作距离。当物镜的数值孔径一定时,工作距离越短,孔径角越大。数值孔径大的高倍物镜的工作距离短。 (4)物镜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部件。它首次使用光对被检查的物体进行成像。因此它直接关系到并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各种光学技术参数。它是衡量显微镜质量的首要标准。物镜结构复杂,制作精密。为了校正物体像差,金属物镜镜筒由间隔一定距离固定的透镜组组成。物镜有许多特定要求,例如同轴和齐焦。齐焦是指在显微检查时,用某一倍率的物镜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换用另一倍率的物镜时,图像也应基本清晰,图像的中心偏差也应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即对齐程度。齐焦性能的好坏和对准程度是显微镜质量的重要标志,关系到物镜本身的质量和物镜转换器的精度。现代显微镜物镜已达到高度完善,其数值孔径已接近极限,视场中心的分辨率与理论值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继续增加显微镜物镜的视场并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并且这项研究工作至今仍在进行中。显微镜物镜和目镜在参与成像方面存在差异。物镜是显微镜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部分。它工作在宽光束(大孔径)下,但这些光束与光轴的倾角很小(小视场);目镜工作在窄光束下,但其倾斜角很大(视场)。大领域)。在计算物镜与目镜时,消除像差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与宽光束相关的像差有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和位置色差;与视场相关的像差有像散、场曲、畸变和倍率包像差。显微镜物镜是非球面像差系统。这意味着对于轴上的一对共轭点,当消除球差并达到正弦条件时,每个物镜仅存在两个这样的非球面点。因此,计算出的物体和图像位置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更大的像差。

1、物镜主要参数(1)放大倍数(2)数值孔径NA(3)机械镜筒长度L:在显微镜中,物镜支撑面与目镜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镜筒长度。对于显微镜来说,机械镜筒长度是固定的。我国规定机械枪管长度为160毫米。 (4) 盖玻片厚度d (5) 工作距离WD 这些参数大多刻在物镜镜筒上 3 所示。有一种所谓的无限管长的显微物镜。这种物镜通常在物镜后面有一个辅助物镜(也称为补偿物镜或筒物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焦点处。通过物镜后,在无限远处成像。然后图像通过辅助物镜成像在辅助物镜的焦平面上 4所示。物镜和辅助物镜之间存在平行光,因此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对自由,并且光学元件可以添加棱镜等。 2、物镜基本类型(1)按显微镜镜筒长度(单位mm)分:160镜筒为透射光,带0.17mm厚或更厚的盖玻片; 190镜筒用于反射光,无盖玻片;透射光和反射光均采用镜筒,镜筒长度无限长。 (2)按浸泡方法的特点分:非浸泡型(干式)、浸泡型(油浸泡、水浸泡、甘油浸泡等浸泡方法)。 (3)按光学器件分:透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 (4)按数值孔径和放大倍数分:低倍(NA0.2且10X)、中倍(NA0.65且40X)、高倍(NA>0.65且>40X)。 (5)根据像差校正条件的不同,通常分为消色差物镜、半复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平消色差物镜、平复消色差物镜和单色物镜。 A。消色差物镜(Achromatic Objective Lens) 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显微镜物镜,其外壳上常有“Ach”字样。它校正轴上点的位置色差(红色和蓝色)、球差(黄绿光)和正弦差,保持均匀的亮度条件。离轴点像散不超过允许值(-4为光度),二次光谱不校正。数值孔径为0.10.15的低倍消色差物镜一般由两块镜片粘合在一起的双凝胶物镜组成。数值孔径高达0.2的消色差物镜由两组双合透镜组成。当数值孔径增大到0.3时,增加平凸透镜。这种平凸透镜决定了物镜的焦距,而其他透镜则补偿其平面和球面引起的像差。高倍物镜的平面像差可以通过浸没法消除。高倍消色差物镜一般为浸没式,由前透镜、月牙透镜和两个双塑料透镜组四部分组成。 b.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Objective) 此类物镜结构复杂。镜片由特种玻璃或萤石等材料制成。物镜外壳上标有“Apo”字样。它实现了两种色光的正弦条件,需要严格校正轴上点的位置色差(红蓝二色)、球差(红蓝二色)和正弦差,还需要校正二次光谱(重新校正绿光的位置色差)。倍率色差无法完全校正,一般必须用目镜补偿。由于对各种像差的极其完美的校正,使其比具有响应倍率的消色差物镜具有更大的数值孔径,不仅具有高分辨率和优异的图像质量,而且还具有更高的有效放大倍数。因此,复消色差物镜具有高性能,适用于高级研究显微镜和显微摄影。 C。半复消色差物镜(Semiapochromatic Objective) 半复消色差物镜也称为萤石物镜。物镜外壳上标有“FL”字样。从结构上看,透镜数量比消色差物镜多,比复消色差物镜少。就成像质量而言,远优于消色差物镜,接近于复消色差物镜。

d.平场物镜(Plan Objective) 平场物镜是在物镜的透镜系统中增加一块厚的半月形透镜,以纠正场曲的缺陷,提高视场边缘的成像质量。平场物镜视场平坦,更适合显微检查和显微摄影。对于平场消色差物镜,倍率色差不大,不需要使用专门的目镜来补偿。对于平面复消色差物镜,必须使用目镜来补偿放大倍率的色差。 e.单色物镜这种类型的物镜由一组由石英、萤石或氟化锂制成的单透镜组成。只能用于紫外光谱的某些区域(宽度不超过20mm)。单色物镜不能用于可见光谱。这些物镜被制成反射和折反射系统。主要缺点是相当一部分光束在中心被阻挡(入射光瞳区域的25%)。在新型折反射系统中,由于采用了半透明反射镜和物镜的胶合结构,从而消除了反射镜框架的遮光,大大缓解了这一缺点。此外,两个同轴镜的残余像差相互补偿,并使用透镜组来增加数值孔径。如果系统的校准令人满意且孔径达到NA=1.4,则中心屏蔽不得超过入瞳面积的4%。 F。特殊物镜所谓“特殊物镜”是在上述物镜的基础上,为达到某些特定观察效果而专门设计制造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a) 校正环物镜,在物镜中部装有调节环。当旋转调节环时,可以调节物镜中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校正盖玻片造成的校正。片材厚度不标准造成的覆盖不良。调节环上的刻度范围可以是0.11--.023,并且这个数字也标注在物镜的外壳上,表明可以校正盖玻片厚度的误差从0.11-0.23mm。 (b) 带有虹膜光阑的物镜(虹膜光阑物镜)。物镜镜筒上部安装有可变光阑,外部还设有可旋转的调节环。旋转时,可以调节光圈的大小。这种结构的物镜是先进的油浸物镜的作用是在暗视场显微镜检查时,照明光常常由于某些原因进入物镜,使得视场的背景不够暗,导致显微镜检查的质量下降。此时,调整光圈大小,使背景变暗,使被检物体变亮,增强显微镜检查效果。 (c) 相衬物镜(Phase Contrast Objective) 该物镜是相衬显微镜专用的物镜。其特点是在物镜后焦面安装有相位板。 (d) 无盖物镜(Nocover Objective) 有些被检物体,如涂片等,不能用盖玻片遮盖,因此显微镜检查时应使用无盖物镜,否则会影响图像质量。显着降低,尤其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更为明显。这类物镜的外壳上常标有NC。同时,盖板玻璃的厚度上并没有0.17的字样,而是标注了‘0’。 (e) 长工作距离物镜该物镜是倒置显微镜专用物镜。专为满足组织培养、悬浮液等材料的显微检查而设计。 (5)目镜目镜的作用是将物镜放大的实像(中间像)放大一级,并将物像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中。本质上,目镜是一个放大镜。众所周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是由物镜的数值孔径决定的,而目镜只起放大作用。因此,对于物镜无法区分的结构,无论目镜有多大,仍然无法区分。 (6) 聚光器聚光器安装在舞台下方。小型显微镜通常没有聚光镜。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40或以上的物镜时,需要使用聚光镜。聚光镜不仅可以弥补光线的不足,适当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性质,而且可以将光线聚焦在被检物体上,以获得最佳的照明效果。

聚光镜结构有很多种,根据物镜数值孔径的不同,对聚光镜的要求也不同。 1、阿贝聚光镜(Abbecondenser)由德国光学大学硕士Ernst Abbe设计。阿贝聚光镜由两片透镜组成,具有良好的聚光能力。但当物镜的数值孔径高于0.60时,就会出现色差和球差。因此,多用于普通显微镜上。 2、消色差聚光镜(Achromatic aplanatic condenser)又称“非球面聚光镜”、“启明聚光镜”。它由一系列镜头组成。对色差和球差的校正程度高,可以获得理想的图像。它是用于明场显微镜的最高品质聚光镜之一,NA 值为1.4。因此,先进的研究显微镜常常配备这种聚光镜。不适合4X以下的低倍物镜,否则照明源无法充满整个视场。 3、使用低倍物镜(如4X)配合Swingout聚光镜时,由于视场较大,光源形成的光锥无法充满整个视场,造成视场边缘视野较暗,只有中心部分被照亮。为了使视野充满照明,需要将聚光镜的上部透镜摇出光路。 4、其他聚光镜除上述明视场用聚光镜类型外,还有特殊用途的聚光镜。如暗场聚光镜、相衬聚光镜、偏光聚光镜、微分干涉聚光镜等。以上聚光镜适用于相应的观察方法。 (7)照明方式显微镜的照明方式根据照明光束的形成方式可分为“透射照明”和“落射照明”两大类。前者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待检物体,大多数生物显微镜都属于此类照明方式;后者适用于非透明的被检物体,光源来自上方,也称为“反射照明”。主要与金相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配合使用。 1、透射照明生物显微镜多用于观察透明标本,需要透射光进行照明。照明方法有两种(1) 临界照明。光源经过聚光镜后,在物平面上成像 5所示。如果忽略光能的损失,光源图像的亮度与光源本身的亮度相同。因此,这种方法相当于将光源放置在物平面上。显然,在临界照明下,如果光源表面亮度不均匀或明显呈现细小结构,如灯丝,将严重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这是临界照明的缺点。补救措施是在光源前放置乳白色吸热滤色片,使照明更加均匀,避免因长期暴露在光源下而损坏被检物体。当用透射光照明时,物镜成像光束的孔径角由聚光镜图像方形光束的孔径角决定。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数值孔径,聚光镜应具有与物镜相同或稍大的数值孔径。 (2)科勒照明临界照明中物体表面照度不均匀的缺点在科勒照明中可以消除。 所示,在光源1和聚光器5之间添加辅助聚光器26。可以看出,由于不直接使用光源,而是由光源均匀照射的辅助聚光镜2(也称为科拉透镜)在标本6上成像,物镜的视场(标本)被均匀照亮。 2、用落射照明观察不透明物体时,如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磨盘时,常采用侧面或上方照明。此时,被观察物体表面没有盖玻片,标本图像是由反射或散射光进入物镜产生的。 7所示。 3.利用暗视野观察粒子的照明方法。可以使用暗场法观察超微观粒子。所谓超微观粒子,是指那些小于显微镜分辨率极限的微小粒子。

暗场照明的原理是:主照明光不允许进入物镜,只有被粒子散射的光才能进入物镜成像。因此,明亮粒子的图像是在黑暗的背景上给出的。虽然视野背景较暗,但对比度(对比度)非常好,可以提高分辨率。暗场照明可分为单向和双向(1)单向暗场照明。图8是单向暗场照明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照明器2发出的光经过不透明试件1反射后,主光并没有进入物镜3。进入物镜3的光主要是被颗粒或颗粒散射的光。细节不均匀。显然,这种单向暗场照明对于观察粒子的存在和运动是有效的,但对于再现物体细节却无效,即存在“扭曲”现象。 (2)双向暗场照明双向暗场照明可以消除单方向造成的畸变缺点。在普通三镜聚光镜前放置环形光阑9即可实现双向暗场照明。最后一块聚光镜和载玻片之间的空间浸入液体中,而盖玻片和物镜之间的空间是干燥的。结果,穿过聚光镜的环形光束在盖玻片中被全反射,无法进入物镜,形成环路。只有标本上颗粒散射的光进入物镜,形成双向暗场照明。

以上知识分享到此为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